印度餐一向以來都好像有點神秘, 煮法或用料沒有劃一標準. 而事實上, 印度餐的流派也甚多. 南印與北印不同, 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又不同. 不過好肯定, 不會跟以前我們香港吃的所謂傳統咖哩不同, 因為那些是從印度咖哩中抽絲剝繭, 再加入香港本土特色味道而建成.
小時候經常有一個印象, 咖哩一定是辣的, 越辣越好味. 不過其實印度咖喱是可以一點都不辣, 但香料香氣依然吸引, 這, 才是真正的咖哩. 不過嗜辣的我又怎會放過這個牽引味蕾的刺激呢!
從小就常到渡船街尋食, 因找車位容易, 而且食店選擇多. 近年南亞裔人士聚集油尖旺一帶, 吃咖哩的小店多了不少, 有機會可以逐間試試. 說回這店, 應該是開業不太久, 人流亦不算多, 不過菜式有點誠意.
我們只兩人, 沒太多空間選擇. 又想吃燒雞Chicken Tikka, 又想吃炒印度香飯, 於是便來了一個大集合. 這個印度烤雞炒香飯味道濃郁. 幼而長的Indica香米混入烤雞的燒香與肉汁, 惹味得很. 米中香氣加上了印度香料, 姜, 番茜等令飯味推到了另一個層次. 烤雞鬆化而軟稔, 帶燒烤味道, 不過醃料略鹹一點. 始終也是值得推介.
咖哩方面, 我們點了一個Masala Mutton. Masala是經常點的一個咖哩, 有些餐廳會做得流於表面, 肉質, 用料混合與烹調都馬馬虎虎. 但這店的算是高於平均, 因我們之前已有雞肉便想試試羊肉. (註: 此餐廳可能因宗教的關係, 沒有豬肉及牛肉選擇的.) 一向以來, 印度人煮羊肉甚一流的, 羊肉軟稔, 入口鬆化, 不會有多餘殘渣停留口中. 而且用的是小羊, 肉質較嫩. 這個Masala Mutton恰到好處! 羊肉肉質棒, 咖哩厚身圓潤. Masala一向都是圓厚口感, 辣度適中平衡, 不會如破喉利刀, 有如奶油般又香又滑. 這店用上茄膏為基, 蕃茄鮮味強而有力與Masala圓潤口感互相輝映.
Naam烤製得好, 我們選擇了薄荷Naam, 初到時硬脆香口, 但放久了, 薄餅開始有點韌, 是比較遜色的一個.
如怕太辣 / 香料太重人士, 可考慮右邊這杯Mango Lassi, 是印度芒果味的甜乳酪飲物, 可中和刺激味蕾. 另Lassi也可有鹹飲的.
整體來說, 這店確是不錯之選, 菜式選擇雖不算多, 但平均感覺不俗. 特別留意枱櫈及門口比較窄, 可是性價比亦不算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