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與我二人相約看戲, 戲後晚飯到附近找找打。不是大冷冬天, 沒有選擇吃煲仔飯, 亦沒有新潮時髦的中西合璧菜, 但又不想食個麵等隨便, 見最近有朋友吃過便來看看究竟。餐廳不是在最繁盛的廟街頭, 而是在一暗暗的橫巷之中, 不過只要一出地鐵站依地圖順行兩三分鐘就到。
餐廳沒有金漆裝潢, 不過感覺整潔, 近九時許都座無虛席, 樓上更有大夥兒結伴火鍋。餐廳雖說是大排檔式小菜, 但在牆上, 餐牌上均強調一些大良順德菜式, 如牛乳炒蛋, 蜆芥鯪魚球等。於是我們便順著紋理, 摸石過河。
第一個是牛乳炒蛋, 牛乳理應滑而羶香, 炒蛋拼湊更見質感。可是這菜是意思不到的實的的, 牛乳跟蛋都不滑, 而且淡而無味, 是一個觸礁菜式。
蜆芥鯪魚球, 表現當然不及海景軒, 但是收費不能同日而語。這個沒有脆口, 但有彈性, 只是中間略然加粉太多, 魚質魚味沒有了。而我最愛的蜆芥呢? 當然也是大路交來, 鹹得苦苦的。以收費比來說, 這個可合格!

姜蔥魚翅, 菜式貴價, 收費不算便宜。可幸姜蔥有味, 魚翅拉油嫩而脆, 不錯。不過菜式需趁熱食, 兩人慢吃便會覺班翅越來越硬, 少了酥香。不過整體是值得推介一下!
最後一個是豉油皇炒麵, 當然炒功是成個少麵的命脈。不過嗜辣的我當然覺得辣椒醬也很重要, 當下在香港比較喜歡的始終是余均益, 辣中帶獨特酸味, 不是每一家餐廳都可提供這個活寶。然而以少功來說, 這個豉油皇炒麵算是炒得乾身, 有鑊氣, 但色水不夠。麵爽, 銀芽更爽, 不錯, 可惜調味不足。
整體來說, 這家餐廳只屬一般水平, 味道可圈可點, 煮功處理亦不見得突出, 可能就是一種親近的力量令一班人走到這樣聚聚。當然, 我跟朋友也是談得快樂! 如果是特意尋食的話, 還是自己家附近的街坊食肆靠譜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