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rice這個平台, 我是老鬼更是初哥。老鬼是我這個帳戶其實老早就開通, 屈指一算已超過十年。初哥的是其實我只在這兩個月頭才寫得比較密一點。之前有試過, 但因種種原因, 總是拿不起勁, 所以很佩服一向密密寫的朋友。
農曆年將至, 回顧一年, 這年頭吃的日本拉麵特別多。不只是因為時興, 拉麵紛紛進駐的關係。而是有時工作到夜, 不想吃飯類, 改而選擇更易入口的湯類麵條。不過這年香港地, 很多人都標榜日式正宗地道拉麵, 那我嘗試將吃過的在農曆年前一口氣的來個比較。
第一家不選大眾地區的狂熱麵店, 改為較偏遠地區的小店。這店早前經友人介紹, 告知新開業而到了大圍地區。沙田區, 暢旺地帶有最多選擇, 市中心, 禾輋等地, 而大圍只屬次一級的人流。雖然如此, 但這店卻座落在大圍村村屋之中, 也算是大圍的主人流命脈。初時想, 這樣的一家新開的店會有排隊也應不會太長, 可是到了一看, 嚇人的大長龍無不令人氣餒。站到了龍尾, 店員問人數, 哈, 一個人竟然可補隙先吃。
入到店內, 當然店面細小, 但逼逼的擠進了二十人的枱, 而我當然是在死角處面壁吧! 不過可以先吃已比很多人幸福了。這店餐牌主打六款拉麵: 風 -- 豚雞骨魚介; 林 -- 竹炭胡麻黑蒜油; 火 -- 辛口肉味噌; 山 -- 元祖豚骨; 海 -- 秘製蟹黃; 陰 -- 醬油豚骨沾麵。因本人喜歡濃味的, 所以選擇之一個跟其餘不同的沾麵。
沾麵跟一般湯拉麵不同, 因為沾麵需經過清麵沾上汁醬, 一般比湯拉麵較難吸收汁醬, 所以一般汁醬會較濃而重味。而這個湯汁用上大量的豬骨熬製, 基本上是一個濃縮版的元祖豚骨, 一面沾著麵, 不難發覺很多已熬得很淋的豚肉碎, 口感化開。再加上醬油, 芹蔥, 紫菜, 形成了更濃, 鹹味更重的汁醬, 而這汁醬中亦帶有不錯的鮮香。汁醬 -- 7.5/10
麵屬於微捲曲的全蛋粗麵.麵身厚而富嚼勁與彈性。麵質特別要求要硬一點, 令彈性更顯註。不熱更不冷的麵條, 能容易入口。當一小口粗麵放入微熱汁醬之中混和後, 再夾上拉入口中, 口中不其然多了一份暖和感。而且醬油濃厚有味, 而與麵條結合起來, 不會太鹹, 而且有一種完整的覆蓋感。鮮味, 嚼勁, 豬骨油脂, 醬油, 蔥共冶一爐, 頃刻心內有一份滿足感。不過唯一沾麵問題在於, 吃久了, 麵身水份流失。而厚身粗麵更會彼此粘緊, 難以夾開, 結果結成了一餅。如真的要有所改善, 我相信這個應該要正視。雖可能這個是傳統做法, 但亦不代表不可想想改進吧, 畢竟現在也世界大同了。麵 -- 7/10
作料方面, 沾麵汁醬內放有一大堆條狀叉燒。肉不算厚, 不過不難而有應有的咀嚼質感。脂肪跟瘦肉比例一般, 吃下香味亦不夠。然而最好的安排, 莫過於條狀叉燒, 以配合沾都入汁醬時一口口拉入去可將叉燒也順利可夾在其中。而紫菜鮮味足, 海潮般的鹹鮮味道, 是沒有味付的鮮香紫菜才可有的。而另一個用料則是他們推介的溏心蛋, 溏心蛋水煮時主要是時間控制。但外在也會被湯汁醬煮過, 令蛋白外皮有一陣香味, 有時也會太鹹。而這個則溏心蛋外層又香又爽, 內層依然流心, 蛋香味道更加濃稠吸引。用料 -- 8/10
另外, 一個人有點餓, 要來一個炸蝦餃子。餃子皮金黃色光澤而有少許焦的樣子, 炸得香脆而不硬 。餡料爽脆可以, 然而感覺不算特別。
另一個的小吃是碎吞拿魚蓉夾餅。這個夾餅賣相精緻可愛。眼看配搭, 味道應是不錯。當然亦不出所料, 但味道是十分的好。清新的吞拿魚蓉, 少許稔但整體清爽, 加上芽蔥, 沙律油, 更添惹味。然而每一層的底部用上的脆餅, 感覺也脆。可是最大的問題在於怎吃? 這件夾餅有兩層, 不能以輕敲打斷; 而如太大力, 吞拿魚蓉給壓得太扁。可是一整件拿起也有難度, 就算拿起也不能一口咬得全, 事件變得無從入手。結果我還是拆開兩層來吃, 但也不容易, 我認為這個要想想改變"好睇唔好食"的命運。
整體來說, 這家麵店已算是不錯, 拉麵與湯選擇多, 表現算是不錯。我亦喜歡他們的機動化規範, 如客人選擇麵質後, 他們煮麵的時間是有劃一的指引, 另外各樣湯料也如票號對照般, 有所制定。用料夠大膽, 用上蟹黃作湯, 索價不菲, 而且蟹黃不能長放, 可知其能賣出的自信。我想下一次我也應來試試這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