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 相約幾位食友, 一年聚頭一次。幸多得"妹妹"的安排, 早在個多月前已訂好澳門開埠以來, 第一家, 亦是暫時唯一一家三芝蓮三星餐廳。其實我們一行幾人之前一年已去過一次, 而一年又過去, 想再去一趟作為"年聚"。估不到的是當天在家到碼頭異常的順利, 冒士近乎不用等, 而路上亦順暢, 使得我早到挺多。就在這個要打發時間的情況之下, 而又見這茶餐廳不用排隊, 於是便進去嘆啖茶, 消磨消磨一下。
點上了一個早餐E, 內有一蕃茄沙通粉, 一個奶油豬及餐茶。蕃茄湯通粉, 一個簡單的名字, 但其實一點都不簡單。蕃茄湯要夠濃口, 有鮮味, 不可太稀。蕃茄肉夾雜在湯中, 要有嚼勁, 要有肉感, 咬下去仍有汁的樣子。通粉不可太淋, 而要有彈性, 入味並與蕃茄湯互相提升感覺。而這餐廳的蕃茄湯通炒, 湯底做到濃味效果, 入口濃香, 而且蕃茄味道足。不過湯頭太濃, 稠得漿口, 而且有少許焦燶味道, 相信是因為蕃茄蓉太稠而黏底所致。通炒用上有坑紋的那款, 令通粉不易煮淋, 而且甚有彈性。由於是濃湯, 所以拉入口中的味道蓋過了清水白煮的那分味道, 算是配合得到。蕃茄肉是後加上去, 令半溶的蕃茄湯多了一份口感。除蕃茄用料外, 還有用上小件的香腸粒, 令味道更香, 不過整體還是有燶的味道。
奶油豬仔飽, 不知從何時開始變成了香港的地道美食。豬仔飽本來香港人就不是多吃, 如果相比澳門人, 他們叮豬仔飽比我們多。澳門豬扒飽, 辣魚飽, 全都是豬仔飽。他們很有心機的將豬仔飽烘脆口, 然後加上各式的用料, 變成了這樣。而香港人吃的是多士, 不過奶油豬將奶油多的概念加了進去, 變成了這個。可是問題在於, 香港人少有心機的慢烘豬仔飽, 所以這個吃到的都是不脆的。麵飽雖然厚, 但是咬下去很淋。煉奶當然香味可口, 加上牛油更加美味, 不過如以這個東西而索價動輒十元的話, 我覺得太過不值了。
最後是一杯熱奶菜, 也是這家餐廳的得意賣點。可以說, 這個茶的而且確香滑, 奶跟茶的比例不俗, 而且沒有茶濃的澀口感覺。但是整個茶的香味與回味不足, 吞後在口中停留很短。如果要說是香港最頂級奶茶的話, 恐怕澳門順手拈來的茶檔也可與之相比。或許回味還要比這個好, 不過我相信香港還有比這個再好一點的奶茶。
整體來說, 這家餐廳除了要回中環總店比較好一點之外, 其餘這些分店都一般得很。不止是在早餐時份吃過, 平時下午餐等都只屬一般貨式。不過成本上漲, 再加上自由行的吹噓之下, 餐廳升價十倍而產生出來的效果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