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六月尾回來, 這僅多於一個月的時間裡, 能有機會吃到幾個海鮮大餐。連帶在波爾多吃到的海鮮大盤, 加加埋埋, 膽固醇尿酸也要小心為上。不過無論如何也要將好與不好的都記錄下來, 讓我這個記性差的人可以重看一下。
這次, 有朋友的介紹, 與友人一家來吃海鮮大餐。初時擔心休漁期, 海鮮價格貴而質素不夠好。但事實現在已有一大部分的海鮮作料是來自東南亞地區或其他南太平洋地方, 來貨穩定而有特色。
大大隻的澳洲龍蝦, 肉身用起片刺身。而頭爪殼就用芝士焗, 伊麵底。龍蝦大隻而肉厚, 連頭連爪都有肉。雖然刺身起片, 以十幾人來吃, 沒有多少片。不過看到頭殼入面都有很多的肉, 感覺龍蝦份量十足。
刺身龍蝦肉起一般薄片, 沒有如魚腩般油脂, 但是晶瑩剔透。肉質嫩滑動人而富有活力彈性, 味道較淡但感覺可口, 不用太多醬油, 只需一點點就能帶出鮮味。
炸蝦丸, 用上新鮮草蝦起用打成。蝦肉起膠相粘, 之後上粉再炸。炸時混入如米通鯪魚球表面的炸米粉, 令外層口感特別香脆。而粗粒粉亦做出一些如吉列炸物的效果, 不過剛上桌時要小心燙口。內裡蝦肉丸雖不覺肉汁鮮嫩, 但是享受的卻是無限活力的彈性口感, 和一絲絲停在口中的蝦殼鮮味。就算蝦丸放涼了, 沒有了脆口感覺, 彈力依然脆口可口。
椒鹽瀨尿蝦, 做法正统但處理得宜, 絕對比容龍好。瀨尿蝦炸得乾脆, 但厚肉而內層肉嫩有汁, 肉中夾著一條半隻手指尾粗的實肉蝦膏, 不甘香, 但好咬口。椒鹽處理, 不會太鹹, 蒜辣都足, 不錯。
蒜蓉粉絲蒸扇貝, 蔥蒜粉絲絕對不會少, 但是一般情況餐廳的人工作料也會, 令扇貝鮮甜味道強一點。不過通常後遺症都是會比較口渴。而這個相信也有加, 但是份量不會過, 因吃來的甜味少一點。但是扇貝的質料卻好, 肉質有彈力而入口質感夠飽滿。
條頭魚, 來的是一條清蒸沙巴老鼠斑。斑魚雖然肉味略淡, 但是來料肉厚而嫩滑。魚背肉半邊, 有兩節食指的厚度。撿起魚件, 啖啖肉如在吃魚扒一樣, 而且蒸魚火候好, 剛離骨而肉極嫩。魚腩部分, 骨不算多, 油甘香不錯, 而且前鰭近腩部分是全魚最滑所在。下腩部分略薄但依然厚肉, 魚鮮味強一點, 嫩滑可人, 每一塊鰭相連的部分都能吃, 而且骨膠原感覺強。
薑蔥蒸鮑魚, 鮑魚件頭不小, 約半隻筷子的長度。肉質彈力足, 爽口可口的感覺, 鮮味較濃, 而且好好的嚼勁。利用薑蔥去蒸, 減去殼與囊的腥味。只是我覺得如果再加入果皮的話, 味道會更好。
豉辣炒大蜆, 水檔提供的是大大隻的大芒蜆, 殼厚而重, 但蜆肉相對更大隻可口。大芒蜆殼重, 要炒動這個相信腕力驚人, 而就這樣, 亦相信蜆肉應先經水煮, 然後再落鑊。雖然不是生炒, 鑊氣未有這麼強, 但是肉質依然嫩口有彈性。咬下, 蜆中也有水份流出, 美味可口。豉椒惹味, 茨漿不會太稠, 味道不錯。
又來重皮奄仔, 自覺已差不多到水尾, 蟹膏依然, 但是甘香味道與質感不足。雖然如此, 奄仔蟹依然頂膏爆膏, 但是質感略稀。肉地則十分厚重, 蟹爪蟹鉗都有肉, 而且肉質實在而有彈性, 味道吸引好味。
澳洲龍蝦的第二食, 芝士焗頭爪尾。初時以為龍蝦只剩下殼, 沒有多少可吃, 但想不到在每一支龍蝦的觸鬚及爪腳都有爽口彈牙的龍蝦肉在內, 而且肉質不碎, 能一支支狩出來食, 十分美味。芝士烤焗香口, 加上龍蝦殼中獨特鮮味流到龍蝦之中, 令味道更見複雜吸引。伊麵在底, 雖然嫌其太過淋身, 而且重重的龍蝦殼壓著, 要夾起伊麵的確甚難, 而且伊麵的膩口感十分強, 我們一圍人也吃不完, 只好打包回家再吃。
因為芝士伊麵太好吃, 而且甚膩口, 大家都食得肚滿腸肥。正當頭痛還有一個海鮮粥之際, 餐廳告知原來廚房將海鮮粥作錯為海鮮豆腐湯。大家當下就欣然接受了, 並一人一碗的吃掉, 實行做個北京人隙隙縫吧! 只覺湯中芫荽味道重, 但魚味十足, 如奶質一樣的湯頭, 不膩, 也吃得下來。
最後餐廳為我們送上每人半個的木瓜。猶記得之前吃時有附上一頁檸檬, 用作清除飽滯感。
在7回來這一個多月, 吃過的超過四至五餐全海鮮大餐之中, 這一餐吃得最好食又最抵食。餐廳伙計雖然老路縱橫, 而且人手短缺, 在後面感覺打衝鋒。 但是當他們到客人桌前的時候, 絕不會露出亂點, 總會是氣定神閒的樣子, 在我看來, 這是一種專業。總言之, 這餐飯, 我們一桌人都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