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到了外地一趟, 作為愛吃的香港人, 老實說, 在外地待多了, 什麼都會吃膩。自己分析過箇中原因, 主要是香港能蘊含各式各地的餐館菜式, 香港人習慣了每天都在吃不同口味的菜。今天壽司, 明天法國菜, 回家就吃家常菜。雖然去的是法國淡水海產盛名的波爾多, 吃著海鮮大盤還是嫌它冷的。不幸一回來, 到了元朗錦田一趟, 就在朋友請食海鮮。
這店是從三聖廣東名門一脈的新分店, 在錦繡花園與加洲花園之間。大路旁邊, 不算隱蔽。平日午市時間, 不算太多人, 多是街坊來似飲茶閒聊似的。
上湯粉絲絲瓜浸象仔蚌, 製作簡單而效果好。象仔蚌爽口軟滑, 帶有嚼勁彈力, 吃下鮮甜。不宜有太複雜煮法, 因為其用料已鮮甜得可以。上湯有味, 雖也知道略有師傅作料, 可是仍然樂於接受。絲瓜半淋, 但依然有切實口感, 瓜鮮味道不俗。
例湯一道, 粉葛豬骨, 看似簡單。但對我這個剛落機不足24小時的人來說, 這碗湯特別暖胃, 似有歡迎我回歸。
一魚兩食, 杉斑少球。因為人少, 而且午餐, 不宜太重吃喝, 所以魚比較細條, 起球的肉都不算厚, 沒有了如魚扒般質感。不過口感飽滿度雖然略有不足, 但口感彈性依然不錯, 走油後的鬼球, 外層略鬆, 肉質依然嫩口。炒上西芹彩椒, 再回薄薄的玻璃茨, 清淡得可口。
第二食, 清蒸頭腩。稔綿軟滑, 水晶軟膠質口感, 流露出一口口的鮮味。從清蒸方法做出來, 其他配料調味並沒有將鮮味蓋過, 反而可以保持嫩滑與清淡口感。
六月底回來, 正值重皮奄仔的季節, 朋友為我們準備了這一個好東西。
不需要複雜作法, 輕輕的用鹽焗一下就可以。一拿起開半的蟹, 有如蛋黃般密封整個表面。雖然重皮奄蟹膏甘香不如大閘蟹, 油感未如黃油, 不過蟹膏實在, 似煎香的厚蛋角, 但入口甘香羶香, 而且有實質口感。再者, 相比前述二蟹, 重皮奄比較不膩, 是售價較平的高水準食材。
燒鵝, 似乎是由三聖不知哪來的燒鵝文化走出來的一件作料。可惜, 水準只一般, 皮不算脆, 肉欠羶香, 肥脂不夠, 而且調味有點過鹹。
最後來的是XO醬炒陳村粉, 陳村粉大塊, 雖未說得上是粉香味道十足, 不過較河粉粗身的陳村粉令口感充滿飽滿感 , 味道更強, 而口感亦滑。不過用上XO醬炒, 始終感覺會比較酒膩一點。然而惹味才是這幾口陳村粉的味道所在, 加上銀芽, 芽菜, 口感多了一點爽口。
餐廳對海鮮食材的處理平均都不錯, 不過其他非海鮮類的感覺就普通一些。如在附近住的話, 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海鮮食肆選擇, 但如要專程去, 還不如到三聖走一趟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