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一項目的流行是以一個可以較平民的價錢換取一些有如日式串燒或爐端燒的風味, 使你不需到SOHO, 跑馬地, 日式居酒屋等也可嘗到串燒滋味. 後來四川重慶加入了更加的國內元素, 競爭激烈. 對面劇烈競爭, 有的將貨就價, 多加味精, 選用下價食材, 迎合街坊口味; 有的反其道而行, 引入貴價材料如龍蝦, 和牛等, 再配合網上推廣, 使其更見專業.





清酒烹大蜆, 算是可以, 不過有一隻已仙遊了~~!
因為有一隻蜆已仙遊, 故後補一隻燒的. (不要以為我們很計較, 這隻蜆要十幾蚊一隻架!!!)
燒帶子 -- 肉身較厚故生熟控制可以.

燒雞皮燒得脆皮而入口軟腍
可是到燒牛脷的時候, 孜然粉, 味精已開始失控.
燒羊肉 -- 孜然粉, 味精又來了! 不過看到肉應該是先炸過, 後再燒的.
而汁燒蠔 -- 就有點韌.

串燒中我愛燒蔬菜, 因為火喉難控制, 可了解到燒烤人的耐性. 這個嘛! 中規中矩吧!!
燒杏飽菇 -- 很有咬口的呢!
燒蒜頭用來送酒, 不過燒得不夠香呀!



總括而言, 餐廳水平只屬一般, 味精作料多得很, 感覺比日式串燒來得更人工化. 可是收費價錢卻與日式的已不分上下. 現在, 川蜀式燒烤以不再是平價的消費, 加上租金成本上升, 人力矜貴, 縱使一個家庭式小手作, 也不見得價格商宜. 然而這店於閒日晚飯時份, 人流卻旺. 可是人少的時候, 燒烤有心機地好; 不過人多了顯得馬虎多了! 還是沒有人才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