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而此行更一行七人, 甚有七劍下天山之勢, 極為大樂。這次迎來國內葡萄酒文化機構, 同樣是愛飲好食的朋友, 來到香港, 當然要帶他們吃吃地道老店試試吧! 九記牛腩, 相信不用多介紹, 就是稍稍喜愛找食的朋友都知道的名店。
其實香港的牛腩檔水準並不止九記一家專美, 標記, 嘉麗園, 苑記, 翠苑, 也有不錯的水準。可是牛肉來料成本與租金越趨上升, 有些店選擇退下來光榮結束, 也有人選擇自減身價, 亦有人選擇以偏代主。最終都是令一些以前的好味道消失了!! 其實在這個惡劣的條件底下, 就只有這些排隊名店可以有更大的叫價彈性, 來承受這樣的一個上漲幅度。屈拍一算, 我已有數年沒來過, 當然要再一試如何。
雖說九記吃的是一口清湯腩, 一件件牛腩炆得又淋又可口。可是他的咖哩汁也是加一個吸引之物, 以前的時間也有不少人要求在牛腩之上加上些咖哩汁呢。當然, 咖哩汁是需額外收費吧! 然而之後, 餐廳就將炆淋下來的碎腩, 混入牛筋之中, 再加上咖哩湯汁, 來一個咖哩牛筋腩。
由於這只是碎腩, 所以並不能如一般清湯腩中選擇不同的部位或要求。雖說只是碎腩件, 但也不乏好的部分。時會有牛疆邊旁橫隔膜, 吃來爽口而脆, 香而不韌; 而瘦腩碎件也炆得淋, 不黏牙, 加上咖哩汁惹味, 口感不錯; 而肥肉甘香. 有種鬆化的感覺。整體來說, 雖是碎一點, 但效果很好。而同樣, 牛筋也炆得很淋, 入口感覺如啫喱。水晶狀筋肉淋而口中依然有彈力, 味道雖淡, 但口感極好。
要配搭咖哩湯汁這個惹味, 伊麵底是首選。我個人除了在晚宴尾聲吃乾燒伊麵之外, 基本上湯粉類比較會少點伊麵, 而事實粉麵檔也少有供應伊麵。可是這裡, 伊麵配合上咖哩的湯汁, 的確令人回味。扁平而略闊的表面, 以及麵條與麵條之間提升了拉湯能力, 令惹味的咖哩湯汁能拉到口中。而伊麵本身質感爽彈, 而且味道入味, 令口中除有咖哩汁外, 還有活潑的彈性。只是伊麵略嫌碎了一點, 但整體感覺也都可以。
咖哩牛筋腩之外, 還來了一個淨清湯腩。要知道來九記吃碗淨爽腩, 要價都$120, 而且還要看機緣, 一點都不容易。可是不點爽腩, 來碗普通的淨腩, 要價$96之餘, 還都是普通瘦腩件。然而很多朋友平時吃牛腩也會有選擇吃肥腩的習慣, 可是來這裡吃肥腩, 點菜時也真考驗一下堅定信念才行。因為每每當你要求吃肥腩的時候, 店員大哥就一定接上一句: "好肥的喎, 你係咪真係要?" 這時, 如果你的心態是有些動搖, 又或你並不是一個真正喜歡肥腩的人, 便早就給唬住。而這個美味就會從你的面前消失了!!
而這天, 店只大哥前後問了我三次, 最後一次我還特地叫他來個儘量肥。這個答案或結果變成了相中的一件件淨白, 少肉的肥腩。這個可能會嚇倒了部分的人, 但是我卻感到很快樂。外形嚇人的肥白膏腩, 入口並非滿口的油膩。口中有爽彈的質感效果, 但稍用牙咬下才慢慢溶開。口中有如爽口肥豬肉的嚼口, 但也有一口溶化的油脂甘香, 味道延長, 感覺卻是獨有。試問哪一家牛腩鋪有夠膽量要上這麽豐厚的油脂肥腩呢? 而且還要炆得油香不膩而不黏口, 真過癮。
多年沒來, 爽腩吃不同。價錢貴出很多, 人龍亦比以前長, 而瘦腩可能因時間及量而變得沒有以前好吃。可是當回到了未必會選吃的式款之時, 九記風采依然尚在。這個肥的, 也夠我回味數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